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专访/花灯紮作师傅:作品眼睛最重要

  • 职场
  • 2025-02-12 19:40:00
  • 150

专访/花灯紮作师傅:作品眼睛最重要

上图:紮作师傅冒卓祺讲中国传统文化。下图:大熊猫花灯成为大家争相打卡的热点。  元宵佳节赏花灯是传统习俗,在尖沙咀海傍的䌽灯会上,其中一组花灯样式新奇,两个小醒狮穿长衫、手执籤筒和挥春,在池中戏鱼,宛若一幅立体年画。这是䌽灯会上唯一采用香港民间传统紮作技艺制作而成的作品,入行逾30年的资深紮作师傅冒卓祺说,希望借传统紮作技艺为䌽灯会增添本港独有文化,同时希望借花灯传达节庆团聚的意义,让各地来港人士了解中国元宵传统文化。  临近元宵佳节,尖沙咀海傍的䌽灯会每晚都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以维港夜色作背景,与色彩缤纷的花灯合影。在众多花灯中,两个小醒狮戏鱼的花灯尤为抓人眼球。可爱小醒狮穿长衫,一个手持“上上签”的籤筒,另一个张贴挥春,为新年祈福,双双在池中戏鱼,一条锦鲤、一条金鱼身形滚圆,两条尾巴似乎在奋力摆动,寓意年年有余,恍如一幅栩栩如生的年画。  让来港人士了解元宵文化  花灯创作者、资深紮作师傅冒卓祺说,传统紮作工艺讲究“紮、扑、写、装”四个步骤,首先要根据设计图,将竹篾折叠出角度,紮在一起成为骨架,再将纱纸、绢布等材料铺上去,形成整体的立体结构,再经上色、组装,完成最终作品。此次作品以传统年书为设计概念,长三米、高两米、重量超过300斤,是由非遗办事处设计图案后,再由其团队紮作而成,从紮竹架、支撑出立体造型,再贴布、画出细节等,花了40多日。  冒师傅说,所有紮作工艺的作品,最注重造型精美,尤其是要透过造型的眼睛,突出神韵、神髓,否则两眼无神,显得不精神,“两只眼睛的位置最关键,高一些矮一些,位置不同带出的感觉也不同,所以我们起码花超过一周的时间调整眼位,每个位置都要试下从360度各个方位周围看,看是否自然、有神。”  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紮作作品要摆放在水池中的平台上,体现池中戏鱼的感觉,而非简单用铁板摆放在地面上,不仅鱼灯内的铁丝要支撑住醒狮的重量,整体底部也要够力支撑鱼灯和醒狮叠放,“时间紧迫,我们只能一路做一路思考,为了避免铁丝软塌,我们在鱼肚内放置五条支撑柱,其中一根直接穿透底部,支撑在底座上,这样不仅够力支撑,也可避免被风吹倒。”  醒狮戏鱼的花灯作品,受到不少市民的喜爱,纷纷拍照打卡。冒师傅说,中国人最注重家庭观念,所以到春节和元宵节,身处世界各地忙碌的人,不论工作或旅游,都要回家团聚,大家一齐吃汤圆、盆菜,一齐挂灯笼、逛灯会,“希望让无法回家的人看到花灯也感受到节日气氛,产生共鸣,也让各地来港人士了解中国元宵传统文化,这才是节庆的意义。”  冒师傅说,站在左边金鱼斜前方、大概鱼尾45度位置,最适合拍照打卡,“不仅能拍下整个花灯,身后的钟楼也可入镜!”\港闻报记者 王亚毛(文) 何嘉骏(图)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