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镜/重点是“可负担楼房”\蔡树文
- 职场
- 2025-03-09 15:14:22
- 734
特区政府在财政预算案明确表示,下年度政府暂停推售商业地,但不会停售住宅地,因为住宅用地按十年推算规划,有必要照顾市民住屋需要,当局强调“推出私人住宅用地是照顾社会、市民大众对私人房屋的刚性需求。” 坊间有声音担心土地供应太多会影响楼市,实质是对楼价走势的担心,官员表明若因此而不推出住宅用地,难以向社会上“希望多些可负担楼房的市民交代。” 值得留意的是“多些可负担楼房”的说法,反映了政府对维持住宅土地供应量的决心,不会因楼价短期的波动,而减少住宅地供应量,目的是满足市民对私人房屋的刚性需求。 至于什么样的楼价才是“可负担楼房”?其实看市场反应便知道,如果买楼来自住的人多了,交投畅旺,那就反映楼价接近市民可负担水平。从政府解决住宅土地供应的决心及措施来看,楼价暴起暴跌的日子短期内不会重演,未来的楼市供应量及楼价,会维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预计租金亦不会因为私楼供应短缺,而不断上升,脱离市民负担能力。楼市平稳发展,市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才可以全力拼经济。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