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故事/笑着度过三大难关 换心祈祈感动医护
- 职场
- 2025-02-22 01:17:28
- 899
上图:祈祈每次手术后总会展现笑脸,坚强的斗志感动每一位医护人员。下图:女儿换心成功,张先生感谢两地人员的无私付出。 八个月大女婴祈祈近日成功换心,成为本港第二宗跨境器官捐赠个案。祈祈的主诊医生张耀辉教授昨日接受《港闻报》专访时表示,祈祈由求诊、治疗到移植,经历三大挑战,最终一一克服。祈祈每次过难关,总是挂着笑脸,显示坚强斗志,感动每一位医护人员。 祈祈爸爸张先生昨日撰写一封感谢信,透过《港闻报》再次向捐赠者家人、内地和香港政府部门及医疗专家表达衷心感激。他期望女儿长大后,“用自己的力量,去鼓励和祝福其他人”。\港闻报记者 赖振雄 祈祈在刚过去的星期日(16日),获内地捐赠心脏并完成移植,成为内地跨境器官捐赠第二宗案例,现于香港儿童医院深切治疗部留医,接受密切监察。 进度理想 渐减用心脏药 祈祈的康复进度牵动大家的心。祈祈主诊医生、香港儿童医院儿科服务部门主管张耀辉教授昨日接受《港闻报》访问表示,手术后24小时是关键,经过多日观察,祈祈目前进度理想,正在逐渐减少使用心脏药及镇静剂,由于她尚年幼,而换心是“大手术”,目前仍难确定她可于何时转往普通病房,“目前仍处理观察期的第一阶段,等观察多一至两星期,再透过超声波了解心脏功能状况。” 祈祈成功换心,全靠内地和香港不同部门合作,回忆祈祈由去年九月确诊扩张性心肌病变,转送香港儿童医院,医管局公开呼吁“求心”,到完成心脏移植,张教授坦言,当中经历三大挑战。 “祈祈曾经因为心脏衰竭,出现休克,先后接受‘肺动脉繃紮手术’和‘安装双心室辅助器’(即人工心),两次手术后,她都会展现笑脸,好开心,展现顽强的斗志。”张教授指出,要寻找合适心脏移植并不容易,跨境器官捐赠更是分秒必争,必须在四至六小时内完成运送,若时间太长,心脏功能会受影响。今次全赖两地跨部门合作,仅花了2小时18分钟完成运送,最终手术成功,克服难关,香港儿童医院动员约60人,包括心脏科、麻醉科等医护人员,予以衷心感谢。 “一直相信大爱会降临祈祈身上” 《港闻报》昨日联络祈祈爸爸张先生,分享女儿获救的心路历程及感受,他特别撰写一封感谢信,信中内容提到,上星期拍片呼吁求心时,女儿再受细菌感染,所以非常担心,一直有为女儿祈祷,有信心这份大爱始终会降临到祈祈身上,“当医生通知我们找到合适心脏时,我们顿时有点不懂得反应”,但当知道移植手术的程序和风险,心情也很紧张和担心,“手术当天,祈祈精神特别好,好像在告诉我们:‘你们放心吧!’” 他透露,过去几天没有回家,一直留在医院陪伴女儿,医院提供“家属留宿房”休息,现在压力已减轻,因为终于有了盼望,手术后他跟祈祈说:“你过了一大关,要乖乖恢复,快点出院回家。” 张先生再次向捐赠者的家人表达衷心感激,多谢内地和香港参与这次行动的所有政府部门和医疗专家,成功获得心脏移植对女儿是很大的祝福,希望祈祈长大后,也会用自己的力量去鼓励和祝福其他人。 最后,他在信中公开呼吁大家支持捐赠器官救人,“器官移植真的能给命危的病人一个生存机会,是唯一能改善病情的方法。我希望大家支持器官捐赠,使更多人受惠。”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