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 > 正文

大米风波暴露日农业政策问题

  • 生活
  • 2025-02-21 13:05:02
  • 993

  去年夏季,日本大米供应短缺严重,一度出现“一粒难求”的尴尬局面。伴随去年秋季新米上市,大米短缺问题似乎得到缓解,但米价却一路飙升,至今已经成为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和消费者不满的热议话题,持续超过半年的“大米风波”仍未平息。

  日本农林水产省2月份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1月27日,日本5公斤装大米平均零售价为3688日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2%,平均每公斤大米折合人民币约35元。部分品牌大米每5公斤价格已突破5000日元,还有民众反映“即使愿意支付高价,也难以买到心仪品牌的大米”。

  去年夏天开始的“大米风波”为何持续至今?除了灾害预警引发民众抢购热潮外,市场流通不畅也成为引发大米涨价的又一大原因。据业界人士透露,在日本,农户收获的大米通常会被农协或其他收集公司收购,经批发商、零售商等环节到达消费者手中。事实上,去年日本各地的水稻产量高于上一年,但收集公司收集到的大米数量却减少了大约21万吨。这部分“消失的大米”并没有在市场正常流通,导致供应量异常减少,价格随即水涨船高。有日本媒体报道称,这部分大米流向了投机人群或企业,一些批发商、农户甚至跨行业企业如IT公司和废金属商纷纷囤积大米,希望在大米价格进一步上涨后获利。部分农户表示,在去年的收获季节,有西装革履的购买者直接上门,高价求购数十吨稻谷,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

大米风波暴露日农业政策问题

  2月14日,日本农林水产省宣布将释放21万吨储备大米以促进大米流通。据日本媒体报道,这是日本首次以稳定市场供应为目标投放储备大米。日本农林水产大臣江藤拓表示:“如果任由这种情况持续下去,我们的主食大米可能会成为金钱游戏的目标。若有必要,我们还会增加投放量,以竭尽全力改善当前的流通问题。”按照日本政府计划,第一批15万吨储备米将在3月中旬交付给收集公司,随后逐步分销至批发商和零售商,预计3月底至4月初进入市场。日本政府计划要求接受储备米的企业每两周提交销售和库存报告,以监控流通情况,防止新的囤积行为。

  然而,这些储备米并非当季新米,其中5万吨为2023年收获的陈米。尽管江藤拓声称“味道与新米无异”,但许多消费者对此表示怀疑,一些食品商家甚至担心储备米的品质可能影响餐饮业务。有专家表示,长期存储的大米可能会变干,影响口感,建议消费者在烹饪前适当浸泡并混合新米以提升口感。

  此外,许多农民对当前日本政府的农业政策感到不满,认为政府对水稻种植的支持不足,导致农业劳动力减少,生产成本上升,最终影响供应链稳定。据日本媒体报道,由于肥料、农具、燃料等价格上涨导致种植成本上升,水稻种植的年平均收入只有9.7万日元。有农业领域专家指出,如果日本政府不出台长期的农业支持政策,只靠释放库存米解决问题,几年后日本可能再次面临类似的“大米风波”。

  民众对于日本政府的应对也难谈满意,日本媒体民调显示,81.3%的受访者认为政府反应过于迟缓,40岁至60岁年龄段的受访者中,超过半数对政府的处理方式感到强烈不满。受访者普遍认为,政府早在去年秋季就应采取措施,而不是等到市场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后才匆忙介入。

  旷日持久的“大米风波”深刻暴露了日本农业政策的长期结构性问题。种植户减少、极端天气、投机行为等均给日本的大米供应体系带来严峻挑战。对日本消费者而言,能够吃上价格低廉、供应稳定的大米已经成为一种“奢侈”,今后也许脆弱的大米供应体系会继续给日本带来“舌尖上的挑战”。 (经济日报驻东京记者 陈益彤)

有话要说...

回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