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职场 > 正文

政界:促进大湾区更多互惠合作联动发展 创新协作机制 加速大湾区规则对接

  • 职场
  • 2025-02-13 15:15:39
  • 870

政界:促进大湾区更多互惠合作联动发展 创新协作机制 加速大湾区规则对接

图:夏宝龙日前考察河套香港园区,了解最新规划。\国务院港澳办图片  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日前在前海主持召开座谈会。夏宝龙希望特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视察澳门重要讲话和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继续勇于改革、敢于破局、不断创新,并期望粤港澳大湾区更多互惠合作、联动发展。  本港多位政界人士指出,香港需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则对接方面推动协作机制创新,突破跨境交流壁垒,建立多层次协作平台,解决跨境合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合作区的长期发展提供制度支撑。\港闻报记者 陆九如 李慧妍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立法会议员李慧琼指出,创新突破需要各方面共同进行,特区政府一直强调在不同领域推进改革,三中全会重点提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互通。因此,特区政府在大湾区规则对接方面,可思考如何提出更具创新性,且能服务于国家战略大局及国家和香港发展的政策。此外,李慧琼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小组可协调政府和非政府机构共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她相信下一阶段的重点之一是探讨如何鼓励更多非政府机构,包括传媒、社团、企业等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中来。  北都发展需提速提效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认为,夏宝龙主任在春节假期刚结束就开展调研,反映中央对北都发展的高度重视,启示港澳各界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积极投身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紧国家发展历史机遇。姚志胜表示,北都作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前沿阵地,发展既要提速提效,也要着眼长远,根据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锚定重点,按部就班,逐步落实。  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召集人、立法会议员陈勇表示,河套区是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的先导区,是国家“十四五”规划下的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也是连接内地和国际双市场的关键节点,能充分发挥香港背靠祖国、联通世界的桥梁优势,汇聚世界创科资源及人才。陈勇指,当今发展浪潮中,合作共赢才是硬道理,期望在中央引领下,粤港澳大湾区各个持份者各自发挥优势,磨合软硬件的差异,特别打通人流、物流和资金流等,共同奠定大湾区产业发展基础,加快推进区内高效高质发展,齐心打造国际一流湾区。  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谭岳衡亦表示,大湾区目前在创新平台建设、要素支撑及协同合作等方面取得良好进展,但在实践及未来规划中仍面临不少挑战。他指出,需加快部署以提升技术创新质量,充分发挥资本引导作用,同时进一步强化基础科研优势。他呼吁特区政府出台更多支持政策,包括促进产业资本投资办学、支持各科研主体发起,参与国际科学计划,以及放宽人才签证政策等,为打造连结全球创新前沿的国际湾区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无感通关”提升跨境效率  全国政协委员、立法会议员吴杰庄关注如何提升科研人员跨境效率,他建议可率先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科研枢纽试点“无感通关”,对备案科研人员及车辆实施“白名单”管理,凭借专用通道完成“秒级通关”。随后在深圳湾、福田等主要口岸推广,扩大覆盖。对于客流量较少的口岸,吴杰庄表示可采取分时段弹性通关机制,兼顾效率及成本。同时增设自助通关设备,提升通行效率。  在构建产业协同平台方面,吴杰庄建议以河套、前海两个合作区为支点,打造跨区域产业链协作机制,让香港科研能够与珠三角产业转化能力紧密结合。通过搭建大湾区“人才库”,开展职业资格互认试点,鼓励科研团队跨境联合申报项目,推动北部都会区与深圳两大科教城联动,共建生物科技、机器人等产业集群,助力大湾区科技产业迈向新高度。

有话要说...